在我的認知里,川東“翅膀”就是一個個與時俱進的技改工程,而這些技改工程負責人就是一名名工匠,川東從發展到騰飛都離不開這一雙雙堅強的“翅膀”!我對川東工匠,都充滿著尊重,對于到柳城川東開展技改工程的工匠們,在表現出深深敬意的同時,更感與之有緣為幸,與之為伍而榮!
劉慶生、雷遠明和楊練章三位工程師是設備技改工程的老專家,德高望重!也是我認識的第一批工匠。她們負責了無數個大大小小的工程技改,為川東打造了一雙雙堅強的發展的“翅膀”!托起了不斷開拓向前的新川東!
我和劉廠長、雷工和楊工相識是在2006年下半年,當我聽說她們是來對磷酸兩套生產系統技改,使之既能利用黃磷燃燒所產生的熱能來富產蒸汽。達到停開燃煤鍋爐、節約成本的目的,又能提高磷酸的濃度,達到105%。
我當時被嚇了一跳,真能夠如此這般地技改的嗎?那將是一個天外有天的陽光普照之大天空啊!我在三柳公司(國企)的時候,已是磷酸車間主任,在柳城川東成立之后,又被高總聘為磷酸車間主任。我帶著驚奇與尊敬的心情,在磷酸車間辦公室里斟茶倒水接待劉廠長她們,還把磷酸設備的相關資料盒都拿在桌面上,做到隨問隨拿出來。當我聽了劉廠長對磷酸設備的技改介紹,就十分驚奇地問道:“劉廠長,這是真的嗎?既能富產蒸汽又能生產105%磷酸?”
我不得不驚奇啊!
我在三柳公司當了十年磷酸車間主任,也單跟著當時的工程技術人員做過用磷酸生產來富產蒸汽的試驗,但都失敗了,對用磷酸生產來富產蒸汽的做法心有余悸!我當時驚奇的神態,是連茶杯都拿不穩,差一點就掉到地面上。劉廠長眼明手快,立即幫我抓住了茶杯,又放到桌面上,信心滿滿地對我說:“我們川東就有這個技術!沒有金鋼鉆,不敢攬這個瓷器活!”后來,當我把在三柳公司曾經試驗失敗的狼狽故事一五一十地告知時,她們笑著說,“黎主任,你們是小娃兒搞過家家嘛,這是壓力容器,不得馬虎,幸虧你們收手的快……”
劉廠長又朗聲道:“黎主任,你只要跟著我們正正規規地學,從設備技改到設備操作都要系統地學習,我們保證你進步……”隨后我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,如饑似渴地跟著學習……我非常感恩劉廠長、雷工和楊工她們言傳身教諄諄教導,不但讓我真正能熟練操作新增的磷酸設備,懂了富產蒸汽的生產技術,更令我沐浴到了川東文化、川東精神的燦爛陽光!我猶如獲得在川東“黃埔軍校”里深造的機會,自信滿滿地開展工作……
我感到自己非常幸運,不但認識了劉廠長、雷工和楊工這批老專家,同時又認識了陳雄、張秀界和孟傳維等新一代打造川東“翅膀”的工匠們,還親歷了他們許許多多激情燃燒、精彩紛呈的川東故事,我要向他們致敬!
作者:柳城川東 黎東明